扫一扫
发布时间:2023-06-08 19:15 浏览次数 :
od体育APP下载南安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2023年南安市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年,全市各地农业农村部门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全年农资打假工作,有力提升农资质量水平,夯实农业强国基础。现根据农业农村部和省厅有关工作部署,制定本方案。
坚持问题导向,狠抓从源头到田间全链条各环节监管执法,不断提高农资产品质量水平,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稳定粮食生产和主要农产品安全供给提供坚强保障。
针对农业生产中农资使用旺季,围绕农资重点品种,抓住重点领域od体育APP下载、重点问题、重点环节,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严厉查处农资违法行为,确保农民群众用上放心种、放心药、放心肥。
问题突出区域:对近年来在各级农资监督抽查中暴露问题较多、新闻媒体曝光较多、投诉举报较多的地区开展重点整治,形成高压震慑违法行为氛围。
农村偏僻、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农资经营集散地:整治无证生产经营主体,严格落实限制使用农药定点经营制度和农药、兽药实名购买制度,加强对农资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等的巡查监管,严查游商游贩兜售假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
粮食和“菜篮子”产品主产区:重点打击销售使用禁用农药、兽药违法行为,并追根溯源、一查到底;严查快办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超范围使用农药、兽药违法案件。
互联网领域:开展农资打假“净网”行动,重点打击利用网络平台销售假劣农资行为;加强部门协作,加大线上排查、识别力度,严厉打击线下农资制假售假行为,推进全链条联合整治。
种子:重点查处未审先推、无证生产经营(含食用菌菌种)包装标签和使用说明不规范、无生产经营档案、经营未引种备案品种、无包装无标签种子等违法行为。严厉打击侵权、制售假劣种子等违法行为。
农药:重点查处有效成分和标签不一致、违法添加禁用药物包装及标签标识不合规、未如实记录购销台账、未落实实名制购买制度、未按安全间隔期使用等违法行为。严厉打击无证经营需定点经营限制使用农药、生产经营违法添加未登记成分等假劣农药和无证生产经营、套用或冒用登记证,以及违规使用禁限用农药等违法行为。
肥料:重点查处复混肥料、有机肥料、水溶肥料和微生物肥料等产品有效成分含量不足、标签标识不规范等违法行为。严厉打击非法添加农药成分、有毒有害物质超标及无证套证等违法行为。
兽药:重点查处有效成分和标签不一致,违法添加禁用药物和其他化合物,未依法建立兽药产品出入库记录或用药记录未执行休药期等违法行为。严厉打击经营假劣兽药,超剂量超范围使用抗生素、直接使用原料药等违法行为。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严厉打击无生产许可证生产、套用冒用生产许可证明文件、生产经营假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非法添加物等违法行为。
农机: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开展通过福建省农业机械推广鉴定的产品及证书监督检查,重点检查获证产品生产者名称、地址及产品一致性情况,以及证书和标志使用情况,将发现使用不规范等行为逐级上报省级主管部门。严厉打击无牌证或伪造变造牌证、无证操作及违反规定载人等违法行为。
农用薄膜:配合市场监管部门开展农用薄膜产品质量抽查工作,杜绝使用国家明令禁止或者不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农用薄膜。推动农膜科学使用回收,推进农田“白色污染”治理。
生产环节以黑作坊黑窝点为重点;销售环节以经营门店网络电商平台和面向用户直接兜售等销售渠道为重点;使用环节以食用农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方案中重点品种的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为重点,其中豇豆种植主体为重中之重,要全覆盖检查。
(一)规范主体行为。重点检查农资生产经营资质是否具备、行为是否规范、进货查验责任是否落实、购销台账记录是否清晰、产品标签标识是否真实。建立健全农资市场主体信用档案,加大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和公开力度,依法公开信用信息。推进信用分类监管,落实守信联合激励机制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引导农资生产经营主体增强诚信意识。加强证后跟踪检查,对列入农资企业重点监控名单的农资企业要强化跟踪监管,坚决依法清理、吊销和取缔不符合法定资质条件或者有严重违法失信行为的生产经营单位。
(二)开展专项治理。围绕重点农时、重点区域和重点品种,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开展集中整治。在2月份开展种子专项执法月的基础上,围绕豇豆等重点农产品,继续强化种子、农药、肥料等3类农业生产重点农资品种的巡查检查,通过监督抽查、暗查暗访、用户回访等多种途径,积极查找问题隐患,规范农资生产、经营、使用行为,为全年粮食丰收提供坚实基础。持续瞄准种子质量不合格、农药隐性添加、肥料有效成分或含量与登记批准的内容不符等突出问题,开展质量监督抽查,增强监督抽检针对性、精准度。落实监督抽查结果通报、反馈和共享机制,及时发布农资消费警示信息,严防假劣农资流入农业生产领域。
(三)狠抓案件查处。保持严管重打高压态势,充分震慑农资违法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持续强化案件协查联动机制,查办的每一起农资案件均应及时向非法产品来源地和流向地实施协查通报,全程清除假劣农资,案件通报协查率达100%od体育APP下载。涉嫌犯罪的,坚决依法移送并追究刑事责任。深挖案件线索,切实做到“放过”。对事实清楚、犯罪线索明显的案件,要商请公安机关提前介入。落实案件信息公开加大案件曝光力度,依法及时公开农资行政处罚案件,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四)提升平台质效。要加强省农资监管信息平台动态监管,落实农药、兽药实名制购买制度,在将农药、兽药全部纳入省农资监管平台监管的基础上,持续推进种子、肥料、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的生产企业及其产品信息上传平台。重点依托平台台账管理系统,精准对接农资法律法规,督促相关农资企业严格落实法定义务,依法做好台账管理,实现闭环监管。充分应用平台线上巡查功能,全程跟踪追查农业农村部通报和我省查处的问题农资企业产品,同步开展现场核查,彻底清缴假劣农资。
(五)强化协作配合。要强化上下联动,对群众反映的假劣农资问题,快速核查办理od体育APP下载,按时反馈结果,必要时将挂牌督办,避免久拖不办。要强化部门联动,加强与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的横向执法联动,建立健全信息共享、会商研判、联合办案协作机制,共同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和坑农害农等违法犯罪行为。要强化区域协作,加强线索通报和案件协查工作,形成一地立案、多地协作、联合行动的工作格局。
(六)营造法治氛围。持续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活动,畅通绿色优质农资供应渠道,在农资购买使用高峰期和关键农事时节,通过现场咨询、展览展示、乡村课堂等多种渠道普及农资法律法规知识和打假维权知识,引导农民合理购买科学使用农资。对农资生产、经营从业人员开展产品安全培训案例警示教育,督促全行业规范生产、诚信经营。集中销毁假劣违禁农资,公开曝光农资打假典型案件,对不法分子形成有效震慑。
(一)3月。印发《2023年南安市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2023年南安市农资打假保春耕专项治理行动方案》。根据农业农村部、省厅、市局部署和我市实际,部署推进2023年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根据下达任务,开展2023年农资质量执法抽检任务。
(二)3-5月。持续组织开展农资打假保春耕专项治理行动联合农资日常监管机构开展检查巡查,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组织参加农业综合执法培训活动。
(三)3-10月。举办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普及农资法律法规、识假辨假和依法维权知识。开展执法监督,梳理核查2022年农资违法案件查处情况,并适时通报。
(四)3-11月。开展农资“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抽查,组织开展农药和肥料质量执法抽检,针对虹豆用药开展专项质量执法抽检,针对相关问题农资企业产品实施执法抽检全覆盖,及时公布抽查结果。
(五)4-12月。根据《福建省农资企业重点监控制度》报送2023年度福建省农资企业重点监控名单,落实农资违法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实施严控严管。
(六)5-10月。组织执法人员参与泉州市农业执法武、大练兵活动、农业行政执法职业技能竞赛,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执法人员法律素养和实战能力。
(七)9-11月。组织开展秋冬季农资打假保安全促增收专项治理行动,积极参加全省农业执法案例分析研讨培训,开展农资典型案卷评查并推荐上报。
(八)11-12月。以农资打假为重点进行全年工作总结和相关绩效考核,对照质量强市、食品安全和农业“双打”等要求,对各乡镇(街道)开展农资质量监管,农资案件查处等方面的考核工作。
(一)强化组织保障。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加强农资打假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履行牵头协调和属地管理职责,抓紧制定行动方案,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细化任务,确保事有人管、活有人干、责有人担,切实将农资违法案件查处作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的重要工作抓紧抓实。
(二)注重治理成效。针对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实施重点整治。落实检打联动、行刑衔接机制,在快检、深挖、严打方面下功夫。要对标对表,全面落实农资源头严控、过程严管违法严惩执法监管机制,筑牢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防火墙”。加强在春耕生产、秋冬种等重要时间节点的联动检查、督导指导,及时调度掌握辖区内进展情况,确保工作实效。
为确保最佳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版本:IE浏览器9.0版本及以上; Google Chrome浏览器 63版本及以上; 360浏览器9.1版本及以上,且IE内核9.0及以上。
南安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注册和登录功能现由“福建省社会用户实名认证和授权平台”提供统一支持,用户在首次登录时,需注册账号方可使用。完成账号注册后,按页面提示登录系统即可。具体操作步骤如下: